吹糖人技藝始于明末清初,制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桿挑上一點糖稀,在對這麥秸桿吹氣,糖稀隨即像氣球一樣鼓起,在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后用竹簽挑下,冷卻后成型。按照其制作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
民間 “吹糖人”的藝人,他們將飴糖加熱到適溫時,揪下一團,揉成圓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壓一個深坑,收緊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細度時,猛地折斷糖棒,此時,糖棒猶如細管,立即用嘴吹氣造型。
畫糖人
畫糖人,是民間用食糖來造型的藝術樣式,多流傳于四川各地,以自貢地區的品種最多、內容最為豐富,其造型亦最為趣味。畫糖人是在石板上用糖漿畫出者。石板多用光滑冰涼的大理石,用時在上面涂一層防粘的油。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澆出線條,組成圖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卻了,所以要一氣呵成。
塑糖人
塑糖人,即用模具塑造者。
吹糖人有金瓜、石榴、桃子、雞狗、猴吃桃、元寶燈籠、壽星、和合二仙、漁翁釣魚;畫糖人有文人武士、寶劍、龍鳳、麒麟、鳥獸等;塑糖人有羅漢、財神、壽星、獅子、寶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