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栱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兩者合稱斗拱。 斗拱在結構上由四種部件組成。
1、翹。與建筑物表面垂直或成45度或60度夾角的弓形構件。其形式與拱相同,唯放置方向不同。
2、拱。與建筑物表面平行的弓形構件。
3、昂。昂在唐、宋時是斗拱中的斜置構件,起杠桿作用,這是真昂。明清時昂的結構作用下降,常常僅起裝飾作用。其形式為將翹向外的一端特別加長,并斜向下垂(或斜向上挑出)。
4、斗與升。斗與升都是斗形的立方塊。位于拱的兩端,界于上下兩層拱或拱與枋之間著,清代叫“升”。位于翹或昂的兩端,界于上下兩層翹昂,或包括橫拱之間者,叫做“斗”。斗和升除位置不同外,在全部設有橫拱的斗拱中,升上只承托與建筑物表面平行的拱或枋一種構件,所以只開一面口,叫做“順身口”;而斗拱則承托相交的拱與翹昂,所以斗上開的是“十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