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要想改變,就要改變歷史和城市發展的需要,把傳統四合院街區進行更新。而四合院的保護和有機更新問題,近10年一直爭論不斷,這種爭論,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的大規模拆除胡同四合院而代之以現代單元樓房的危舊房屋改造的反思開始的。
毋庸置疑,以拆除大量胡同四合院為代價的危舊房改造是錯誤的。這樣做盡管改善了部分北京市民的住房條件,卻使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遭到了巨大破壞。危舊房改叫停之后,在如何解決北京舊城保護的問題上,一些人又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主張死保。死保的主張就是凡是老的,都是好的,都不能動。不僅有價值的老房子不能動(這是對的,但不能不修),那些墻體、屋面,甚至屋架都已經改動得面目全非,既沒有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也喪失了使用價值的破房子也不能動,甚至還愛屋及烏,連充斥其中的地震以后蓋的紅磚房和老百姓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也不能動,一動就是破壞風貌、破壞文化。一些媒體也不分青紅皂白,推波助瀾,一時間吵得沸沸揚揚。使得市區兩級政府莫衷一是,束手無策,無所作為。而合理的、正確的住張反而得不到實施。將近20年時間,北京在歷史文化區保護和更新方面一直停滯不前,矛盾越積越多。
在此期間,一些人為了推進胡同四合院的保護改造,提出了小規模微循環和拔牙鑲牙的折衷主張,試圖用這種辦法來推進四合院的保護更新,但最終因為解決不了基礎設施改造等重大問題而成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