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木材的稀缺性、珍貴性、和潛在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木作界一直是爭論和探討的話題,怎么有效提升原木的文化價值又能多次利用,還能進行藝術創作這都是比較重視的話題。而今年四合院的整修與保護也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提出了金絲楠木創作研討會。
2013年5月24日,“保護性開發珍稀木材?金絲楠木四合院創作研討會”在中國科技會堂隆重召開,會議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故宮博物院、清華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的古建筑專家、大木結構專家,以及設計創作企業代表近百人出席了研討會。
他們將立足點放在搶救性保護和開發已被砍伐珍稀木材資源上,結合時代特點和人文要素,以四合院為建筑構型,以金絲楠木為建筑木材,提出了構建“金絲楠木四合院”的初步設想。金絲楠木四合院將“東方神木”金絲楠和“東方經典建筑”四合院有機的整合在一起,不但科學地保護了已經被砍伐的金絲楠木這一珍稀木材,而且發揮了金絲楠木應有的文化價值;同時,也讓人們心目的“經典名居”四合院重新展現了符合時代需求的實用性,從創新的角度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更重要的是,這兩者的結合,開辟了一條保護、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新路。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針對作品設計方案,圍繞珍稀木材的保護、傳承和融合創新這些中心議題發言,共同討論了珍稀木材的保護與文化價值提升、珍稀木材跨領域發展新思路、珍稀木材與古建筑結合、四合院文化特征傳承保護、四合院實用功能創新等諸多核心問題。中國的木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古建專家指出,金絲楠木四合院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提升了四合院建筑的含金量與文化價值。從實用性上,則要考慮居住的舒適性及安全性,建設以古建風格為表,人性智能為里的精品建筑。
故宮古建專家介紹,第一次有文字記錄使用金絲楠木作為建筑元素是在明朝嘉靖十七年,而后歷史記錄變少。故宮的建筑,就成為了很好的實物佐證。張克貴認為,如今使用金絲楠木建造四合院,必將成為未來新的實物依據。
故宮古建專家指出,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民間是被禁止使用金絲楠木作為建筑材料。清朝嘉慶年間,和珅違例的罪狀之一就是“僭侈逾制金絲楠木”。現在,使用金絲楠木建造四合院,是很有創造力的做法。李永革建議,保護性開發金絲楠木,需要結合傳統經典建筑樣式,并在建筑過程中減少木料損傷,以真正起到保護開發珍稀木材的目的。
南京林業大學大木結構教授建議,金絲楠木四合院在結合園藝、園林及各派建筑風格后,本身也應用于藝術展示,傳播其文化價值,以便使更多人接觸并了解金絲楠文化。
故宮古建專家表示,金絲楠木四合院的創作非常有意義。她同時建議,珍稀木材在與建筑結合時,格局不一定要拘于四合院,可以因地制宜,結合各地建筑風格,表達出我國各地建筑風格的多樣性。
木工委副主任兼常務副秘書長總結認為,隨著國家對珍稀樹種的保護,以及社會需求量的增加,市場上現有的珍稀木材更顯珍貴,金絲楠木就是其中的典型。收藏珍稀木材原料雖然也能起到保護作用,但沒有實現藝術價值的提升。好的材料加上好的工藝,才能突顯收藏價值與藝術價值。毫無疑問,用金絲楠木搭建傳統建筑,更能實現保護性開發的目的。金絲楠木四合院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