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慣于前檐滿做木裝修的北京傳統住宅建筑中,所謂檐墻一般都是指后檐墻。檐墻可用于正房、廂房、耳房、倒座房等各類建筑中。
檐墻的做法常見有兩種。一種是當后檐的檐櫞、飛檐向外挑出的情況下,椽子正面的檐檀、墊板、檐枋也都要顯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檐墻和屋面檐口之間互無關系,兩者不能交在一起,檐墻只能砌至檐枋下皮。做這種處理時,檐墻的墻頭可以做成饅頭項、道僧帽或硬頂等形式。
另一種檐墻做法是房屋的后檐椽只搭置在后檐檀上,不向外挑出。這時后檐墻應一直向上砌筑,并與后坡屋面的檐口相交。這種做法叫做封護檐。封護檐與屋頂相交時,形成的檐口有各種做法,可根據建筑的等級和宅主人的需求任意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