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較小型院落中的正房,則要適當減小尺寸,不僅面寬要酌減,進深也要酌減。減小進深的一般方法是將前后廊式改為前廊后無廊式,即去掉后檐柱及其相關的抱頭梁、穿插枋等,平面剩三排柱。做這種改動以后,會出現屋脊不居中,后檐高于前檐的現象,即如匠師們所說:“前廊無后廊,必是撅尾巴房”。這種“撅尾巴房”無論正面、背面、側面都不甚美觀,而且僅僅去掉后廊部分,不降低屋頂高度,也沒有完全達到減小尺度的目的。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對木結構架進行調整。方法是:將原來的后檐金柱降為檐柱,前檐金柱改為鉆金柱(直通金檀的柱子稱鉆金柱),將鉆金柱與后檐柱之間的梁改作插梁,使之處在與抱頭梁相等的標高。然后通過重新分配步架,令屋脊居中。這樣做不僅可以解決房子“撅尾巴”的問題,使立面、側立面更加美觀協調,而且明顯降低了屋頂高度,達到了全面減小建筑尺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