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門是四合院的二門。這是分隔、溝通內外宅的一道門,坐落在院落的中軸線上,在外院和內院之間。垂花門知用于二進以上的院落,一進院落的四合院不設垂花門。
在禮法森嚴的封建社會,成年男女是不能隨便接觸的,他們的活動范圍也有嚴格限制。《事林廣記》中說:“男治外事,女治內事。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婦人無故不窺中門,有故出中門必擁蔽其面。”民間也有閨房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清規。垂花門就是這樣一道區分內外宅的二門。垂樺門以外算作外宅,可以接待外來客人,垂花門以內是內宅,不允許外人進入,家中的男仆也不能擅入,即所謂“賓不入中門”。被稱為是封建社會一面鏡子的清代著名小說《紅樓夢》中有兩段發生在垂花門前的情節描寫,頗能說明問題:林黛玉初到賈府,進了榮國府門以后,“另換了四個眉清木秀的十七八歲的小廝來抬著轎子,眾婆子步下跟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那小廝俱肅然退出……”。該書第二十四回說賈蕓來訪寶玉,在書齋等候,寶玉的貼身小廝焙茗給他向宅內傳話,站在垂花門外等了半天,見丫環小紅出來,才托她給帶了個信兒進去。這兩段描寫,把內外宅的森嚴分隔勾畫得一清二楚。
垂花門是單開間懸山建筑,體量不大,開間尺寸八尺一丈,進深略大于面寬。其主梁前端穿過前檐柱并向外挑出,形成懸臂梁的形式,在挑出的梁頭之下,各吊一根懸空短柱,柱頭有雕刻精美的花飾,十分美觀別致,垂花門也因此而得名。
垂花門的前檐柱和后檐柱間各安裝一樘門扉。前檐柱間安裝的是可進行開關的門,由抱框、門框、橫檻、余塞、門扇以及抱鼓石、門簮等構件組成,白天開啟,夜晚關閉,有防衛功能。后檐柱間安裝的是一樘屏門,門扉分作四扇,除去紅白喜事或重大活動需要“大開中門”以外,平時都不開戾,起著遮擋視線的作用,以免外院的客人或男仆窺見內眷們的活動。
在有抄手游廊的院落中,垂花門的兩側與抄手游廊相邊接。抄手游廊的進深較小,一般只有四尺,最大也不超過五尺。抄手游廊外面的柱子與垂花門的外檐柱排列在同一條軸線上,與垂花門兩側的障墻——看墻面也同在一條軸線上,這樣,抄手游廊的外側就被看面墻封砌起來,使之成為僅向內院開敞的游廊。為了裝點墻面并使內外院的空間適當溝通,有時在看面墻上設什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