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清代果郡王府被拆除。這是繼1998年康有為的粵東新館、1999年曹雪芹故居被拆后,又一波以各種奇怪名義為理由拆除的北京記憶。解放初期曾有著3000多條胡同的北京舊城,粗略計算如今只剩下1300多條胡同。與胡同一起消逝的老四合院,現在已經不到新中國成立前的1/3,歷史風貌保留較完整的空間已不足15平方公里。
北京納入保護區的四合院總面積近300萬平方米,但每年能夠交易的量極少。鐘鼓樓一帶什剎海、南鑼鼓巷、煙袋斜街,這些地處北京舊城保護區的四合院得以保存完好,而且地理位置優越,院子大小種類多,算是高價四合院集中區。什剎海、煙袋斜街一代,有小型的200平方米的四合院,售價1000-2000萬左右;也有輕易找不到的6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宅門”型四合院,售價6000萬-1億以上;南鑼鼓巷的四合院更是有市無價。
二環內區域是傳統四合院比較集中的地方,東城、西城、宣武區為主要集中區域,真正能進入市場的大概有3000套左右。
二環其余地區東四、西四、南池子、國子監、雍和宮都是傳統四合院比較多的地方,售價也按地理位置,院子規模,新舊程度等,一般標價1000萬到4000萬不等。南城房價普遍較低,在大柵欄附近的精裝四合院售價1000萬左右。
2004年4月,北京市推出鼓勵個人購買四合院的新政策,當年實際成交的四合院只占登記待售院落的6%,2006年到2007年,每年成交的四合院也在150套左右,購買主力都是中國人,其中以山西、浙江兩地的購買意欲與能力較強,2008年底中國受金融海嘯影響,山西購房團在北京抄底的對象主要就是四合院。外籍人士買四合院的比例約占交易量的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