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光鮮亮麗的建筑材料,遵從古典建筑對于四合院設計的要求,鄉村四合院設計以謹循經典建筑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諸多人們所青睞的宅院空間。在充滿朝氣生機勃勃的中式新村,鄉村建筑正展現出新的宸光。
雕梁畫棟的建筑彩繪詮釋著藝術
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聊得是京派建筑,四合院擁有3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西周時期,就出現了完整的四合院落。這不僅給四合院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更讓其賦有亙古飄香和經得起歲月考驗的經典內涵。
在四合院中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來自磚雕石刻上面呼之欲出的經典圖樣的精美絕倫,而感嘆人們全心投入中式設計的彩繪裝飾中富含的濃濃的祝福以及情誼的表達。在以尊老孝親為核心的傳統文化中,人們最看重對于孝悌忠信等一些關乎人一生幸福與否的深刻道理。
而借助建筑裝飾在現實主義范疇中以其形象生動的外形和富有故事情節的二十四孝等彩繪、雕刻主題。在建筑上展開布色施彩、鐫鏤雕刻,就成為與文化和建筑作為家這一獨特場所索要展現的文化內涵,這一應景的設計,不僅美化了建筑本身,因為它的存在,文化“孝道”正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深入人心。
中國人的表達方式向來是含蓄的,而擅于蘊藉的筆觸和裝飾語匯,也與人們的表達審美方式契合,一幅幅被賦予詩意的雋永楹聯。昭示出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崇高品德的遵從。“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這句話不僅貼在門楹上,更深入人們的內心。
鄉村四合院設計里“碧瓦飛甍、比屋連甍”伴隨著裊裊炊煙,這里最接地氣,也最能體現出建筑藝術與平凡生活中的共榮。傳統民居中樸素的建筑圍合成的四合院是人們生長、生活的地方中國人向來注重隱私的保護,而在外人眼里,更多的見到的是建筑巋巍的結構,和整齊的蓋瓦鱗次櫛比使人肅然起敬。瓦不僅美觀,且有著其重要的功能。
用瓦制成的屋頂具有更好的防水和導流特點。在我國,燒陶可以追溯到距今約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而將這種工藝運用在建筑屋頂的防水結構上,則是在經歷了6000年之后的西周才開始。陶瓦,是以根據屋頂結構和防水的設計巧妙造模壓實后的陶丕,經過燒制變成堅硬且具有較好防水性的瓦。
南方多雨,經過特殊改制的瓦片更利于導流和防水。在南方人們習慣以“粉墻黛瓦”稱呼黑色的瓦片,而在北方,中式裝修時采用的瓦更偏向于灰色。
在四合院的屋頂苫滿了經過燒制和現代工藝融合的瓦片,更具有結構優勢和材料的優勢。鱗次櫛比的瓦在卷棚頂、硬山頂、歇山頂、廡殿頂的建筑坡型結構上,形成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跌宕起伏如同山巒狀。
灰色的瓦片覆蓋下,有著華榱璧珰的中式彩繪。彩繪不僅僅為了美觀,還有其防潮的功能。在富有美好寄意的筆觸下,建筑顯得更加綺麗雄秀。磚墻上的雕刻也不僅僅出現在“隱、蔽”墻上。這兩道墻在院內的一面又叫“蕭墻”。似乎它在撐托美好期冀的同時更有了一種守衛主人隱私的特殊任務。
雕刻的精美程度取決于工匠的技法,而在節制用料和體現磚石美化之間。主人的審美和殷實的財力更多的成為權衡其繁復程度的繩墨。根據家族宅邸的設計立意,選擇具有標志性的雕刻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僅體現了四合院多元化的裝飾設計,更加體現了中式設計將人們的智慧。
方正庭院展現著自然
昀澹楓清的清晨,人們在綠草茵茵的四合院裝修中,品嘗一杯金駿眉。感受著金色朝霞撒滿的方正院落。此時四合院設計似乎更加體現出獨特的中式光輝,舊宅新宸,可以通過設計改變其原由形態,在恰如其分的裝飾設計筆觸下,鄉村四合院設計頓時煥發出嶄新光彩。